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Jinko Power.Powered by Webfoss.浙ICP备15009312号-1
2025-07-09
6月17日,*ST沐邦(SH:603398)发布公告称,公司子公司广西沐邦高科新能源有限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资金新增冻结。截至本公告披露日, 公司银行账户累计被冻结2,696.34万元,其中募集资金专户被冻结2,682.12万元(存在多轮冻结)。
这已是该公司自今年5月以来发布的第四份资金冻结公告。
这家曾经以“中国版乐高”闻名的玩具企业,在跨界光伏后短短三年间,经历了从市值200亿高点坠落至最低不足20亿的崩盘之路。在公司股价暴跌的背后,是资金链断裂、司法冻结不断、高管集体离职的残局。
豪赌光伏 从玩具跨界到硅片巨头
公开资料显示,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ST沐邦)成立于2003年,以益智玩具起家,2015年登陆上交所主板。
公司传统主业涵盖塑料积木、科普教具等玩具产品,旗下“邦宝”品牌在儿童益智玩具领域曾占据一席之地。然而,传统玩具业务的增长乏力让公司陷入困境,于2021年陷入上市后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
危局之下,公司做出重大战略转向,选择押注光伏赛道。2022年,公司以9.8亿元收购净资产仅1.7亿元的豪安能源,溢价率高达751%,正式切入单晶硅棒、硅片生产领域。公司也从单一玩具业务转型为 “玩具+光伏”双主业。
然而,收购资金哪里来?当时公司账上现金仅7514.82万元。方案是同步推出24.15亿元的定增计划,其中11亿元专门用于支付这笔收购。随后开启了沐邦高科在光伏领域的疯狂模式。
蓝图破碎 百亿投资沦为纸上谈兵
自转型进入光伏领域以来,沐邦高科的投资规划频现大手笔。
2022年6月2日,公司与安义县人民政府签署了8GW TOPCon太阳能电池生产项目协议,但此项目在不到两个半月后即宣告终止。
同年7月20日,公司又宣布将在广西梧州投资52亿元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紧接着,8月16日,沐邦高科与湖北鄂州市鄂城区政府签订协议,计划投资48亿元打造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
然而,现实进展却远非如规划般顺利。截至2023年末,仅有梧州项目有所推进,且完成度不足50%,其中梧州市政府投资9.63亿元,公司投资11.86亿元。与此同时,鄂州项目于2025年1月正式宣告终止。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公司资金实力与其宏伟规划之间存在显著差距: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为1.68亿元。
今年1月,沐邦高科再度宣布将在安徽铜陵投资70亿元建设年产10GW-N型高效电池片及10GW切片生产基地项目。面对市场广泛质疑,公司在公告中坦诚承认,协议投资金额远超公司当前账面货币资金水平。
财务崩塌 从ST沐邦到退市边缘
业绩方面,2024年,沐邦高科营业收入急剧下滑至2.77亿元,同比大幅下跌83.2%;净利润更是深陷泥潭,亏损高达11.62亿元,同比下滑幅度超过42倍。
这一惨淡业绩直接触碰了退市的红线标准——即净利润为负值且剔除非主营业务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不足3亿元。
更为糟糕的是,202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5月6日起,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沐邦高科”正式变身“*ST沐邦”。
业绩崩盘的核心根源在于公司流动性的彻底枯竭。2024年,公司经营和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17亿元和-7.28亿元。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货币资金减少至2.61亿元,短期借款大幅增长73.64%,达到4.42亿元;同时,应付账款累积至8.73亿元。此外,公司的毛利率急剧下滑,跌至-91.14%。
与此同时,公司资金危机在近期集中爆发。最新6月16日公告显示,冻结金额合计2696.34万元,其中募集资金专户被冻结2682.12万元。资金冻结引发连锁反应,公司供应商要求预付款比例从30%提升至70%,资金压力倍增。
高管们早已嗅到危机。2025年1月,公司总经理郭俊华、副总经理兼董秘张明骏等核心人物相继辞职。
重组曙光 两地国资入局
在退市边缘,国资出手成为一线生机。目前江西国资创新发展基金已直接持股49%,安徽铜陵国资通过司法程序成为第三大股东,形成跨省协同格局。
一份发布于6月17日的债务重组可行性报告指出,公司仍具重整基础。然而,重组进程面临着紧迫的时间限制,公司必须在2025年第三季度前完成国资注资,否则可能因净资产为负而触发退市风险。
现如今,光伏产业的淘汰赛残酷无情,而*ST沐邦的残局,正是这场产业洗牌中最刺眼的警示灯。(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