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体育APP官网下载-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探底,行业深度调整何时迎来转机?

2025-07-06

2025年光伏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市场震荡,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持续下探,企业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尽管SNEC展会热度不减,但展会过后市场再度陷入低迷,机构普遍认为年内难见明显反弹。本文将围绕价格走势、产能博弈和行业出路三个维度,解析当前光伏市场的困境与机遇。

文 / NE-SALON新能荟小编团

光伏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调整阶段,市场供需关系出现显著错配,产业链各环节均面临严峻挑战。从上游原材料端来看,多晶硅价格已连续多月下行,部分二三线厂商的生产成本线被击穿,当前光伏制造企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持续徘徊在七成附近,硅片环节同样不容乐观,主流尺寸产品价格较年初已累计下跌超过20%,中小光伏企业无奈降价求生,以牺牲利润换取市场份额。在下游应用端,虽然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趋势未变,但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终端电站投资节奏明显放缓,欧洲等主要市场的装机增速由去年的40%回落至今年的25%左右。更值得警惕的是,产业链库存持续高企,据行业机构统计,目前硅料环节库存已突破30万吨,组件库存普遍维持在1.5-2个月的用量水平,远超健康库存标准。这种"低需求、高库存"的双重挤压,导致行业内卷加剧,价格战从个别企业的市场行为演变为全行业的普遍现象。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垂直整合能力尚能维持运营,而中小光伏企业生存堪忧,行业洗牌加速已成定局。这一轮深度调整不仅考验着企业的短期生存能力,行业洗牌浪潮下,未来三至五年内,光伏产业格局将迎来深度重构。随着市场整合步伐加快,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实力、精细化成本管控和雄厚资金储备,有望在新周期中掌握市场话语权。

01.全产业链价格承压,多晶硅领跌市场

光伏市场正面临严峻的价格下行压力,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持续探底。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发布的6月份行业报告显示,多晶硅市场价格延续下跌态势,当月整体跌幅超过6%,其中主流N型复投料成交均价已跌至3.44万元/吨的历史低位,颗粒硅产品价格也同步下滑至3.35万元/吨区间。市场分析指出,当前价格持续走弱主要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下游采购商议价能力显著增强,新订单签约量急剧萎缩导致市场活跃度持续低迷,部分资金链紧张的厂商为维持运营不得不亏本清仓。这种非理性的价格竞争正在严重扭曲正常的市场定价机制,不仅引发业内广泛担忧,更可能进一步加剧行业危机。多位分析师警告称,若此趋势延续,或将导致更严重的市场失衡,给整个光伏产业带来深远影响。

硅片市场同样陷入价格困局,行业面临严峻挑战。最新报价显示,当前N型G10L规格硅片市场主流价格已跌破0.9元/片大关,较上周再度下探超过3个百分点。市场疲软主要源于双重压力:首先是下游电池片和组件厂商普遍缩减产能,采购需求持续萎缩;其次是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走低,削弱了硅片产品的成本支撑。

行业权威研究机构InfoLink最新市场追踪报告指出,受终端光伏电站建设进度迟滞、产业链库存居高不下等不利因素影响,硅片产品价格短期内仍将承压。该机构预测,在市场供需关系未出现明显改善前,硅片企业的经营压力恐将持续。特别是对于缺乏成本优势的中小企业而言,当前的市场环境将面临更大挑战。

光伏产业链下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整体形势持续恶化。最新监测数据显示,N型G10L电池片价格已跌至0.24元/W的历史低位,这一价格水平令众多中小企业陷入"越生产越亏损"的经营困局。组件市场的情况更为严峻,不仅库存积压问题日益严重,主流厂商的存货周转周期已延长至45-60天,同时国际贸易环境波动加剧了海外订单的不确定性。更令人担忧的是,现货市场价格持续下行,部分交易甚至跌破0.6元/W的重要心理关口。行业权威机构InfoLink最新分析指出,由于终端市场需求复苏乏力,预计组件价格在第三季度仍将维持低迷走势。该机构特别强调,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现金流管理,做好应对可能持续较长时间行业调整期的充分准备。

02.产能过剩困局难解,减产效果存疑

光伏产业当前面临的最突出挑战在于供给端严重超过市场需求。虽然行业组织多次呼吁企业自律减产,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多重障碍。最新数据显示,6月多晶硅产量预计逆势增长,较上月提升8个百分点。这一反常现象主要是因为部分企业通过产能置换等方式,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又新增了先进产能,导致实际产量不减反增。行业观察机构InfoLink的专家团队分析认为,主要厂商为保住来之不易的市场份额,陷入了典型的"囚徒困境",即使在持续亏损的状态下,仍不得不维持高负荷生产。

从库存数据来看,形势更为严峻。硅料库存量现已站上30万吨高位,硅片库存也攀升至20-23GW的高位。这种库存持续累积的态势,将持续压制价格的反弹空间。值得关注的是,在SNEC展会召开前,多家龙头企业就曾公开倡议限产,试图从供给端调节市场平衡。然而现实情况是,主要厂家为维持市场占有率,仍在亏损行情下坚持生产。这种"越亏越产"的怪圈,使得通过控制产量来稳定价格的策略难以真正落地。综合研判显示,光伏产品价格在下半年恐难出现显著回升,行业调整期可能比预期更长。

03.行业出路何在?整合或成关键

在行业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头部企业正主动探索整合发展新路径。在最近的SNEC展会上,多家头部企业高管公开呼吁通过并购重组来优化产能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不过,行业整合面临诸多现实约束:一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二是要妥善处理债务问题;三是要协调各方利益。业内专家预计,实质性整合进展可能要等到2026年下半年才能显现。

从短期来看,技术迭代和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市场数据显示,N型G12R等高效产品占比正在快速提升,目前已突破40%的市场份额,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强化。此外,政策调控也被视为行业企稳的重要变量。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探索新能源就近消纳新模式,这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矛盾。同时,海外市场如欧洲、东南亚等地仍保持稳定增长,为中国光伏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缓冲空间。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光伏产业有望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结语

本轮光伏调整周期凸显了行业发展的阵痛,价格持续探底正在加速市场出清。虽然短期内难见转机,但拥有核心技术竞争力和充足资金储备的企业,将在行业重构中赢得先机。未来行业的健康发展,既需要企业自律,也期待政策引导,以推动光伏产业走向更可持续的发展轨道。来源:NE-SALON新能荟gxf

原文标题: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探底,行业深度调整何时迎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