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Jinko Power.Powered by Webfoss.浙ICP备15009312号-1
2025-07-07
在全球光伏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光伏支架在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建设中,正扮演者越来越来重要的角色,其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益。
6月11日,在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现场,厦门晶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晟能源”)总经理周萍女士接受了维科网光伏独家专访,解读晶晟能源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分享晶晟能源专注创新、进而有为的发展愿景与策略。
创新与服务并重,铸就全球领先企业
晶晟能源成立于2011年,恰逢全球光伏产业的“寒冬期”,行业面临深度调整,市场普遍不景气。作为光伏行业的“后来者”,晶晟能源秉承着“新能源新世界”的企业理念,致力于用高新技术推动光伏产业创新发展。
时至今日,晶晟能源已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是BIPV方案项目、太阳能跟踪器系统项目类和水上漂浮光伏电站项目行业领跑者,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获得马来西亚光伏建筑发明奖、英国光伏建筑能源奖、葡萄牙智慧能源奖等多个奖项,得到了全球客户的肯定和认可,交出“逆流而上”的成绩单。
对于如何通过创新取得这一优异成绩,周萍分享了自己的心得。“第一是持续迭代的技术创新;第二是全球化的专利布局,目前我们在非洲、日本、美国等主要市场都有自己的新产品、新专利;第三是开放性技术共享。我们一直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技术,也会主动开放部分专利给同行,促进行业的共同发展。”周萍说。
在创新产品之外,晶晟能源也非常重视“服务竞争力”。目前,晶晟能源在各主要市场均设有本地代理服务网络,承诺 24 小时响应客户需求并到场解决问题。
周萍表示,“在光伏支架行业,能做到全天候服务响应的企业寥寥无几,这是我们用十几年时间打磨出的核心优势。”
以创新为基,破解光伏支架痛点
当前,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步入深水区,光伏用地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晶晟能源对于创新技术的极致追求,为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撑。
在本次SNEC展会上,晶晟能源带来了柔性支架、智能跟踪系统、浮体系统、PHC桩支架、BIPV幕墙及屋顶支架等全场景光伏支架解决方案震撼登场,吸引国内外观众驻足问询、合作洽谈。
其中,晶晟能源创新柔性支架凭借大跨距、高净空等核心优势,结合索桁架结构的卓越抗风性能,可完美适用于山地、丘陵等复杂场景;智能跟踪系统则以“强适应性”征服15%连续坡地。
针对水上光伏应用场景,晶晟能源的解决方案同样展现出差异化优势。创新的稳固浮体系统,专为湖泊、水库、鱼塘等水域环境设计,是开发“蓝色经济”的理想选择。
周萍认为,“这些原本无法利用的场地,通过我们的技术转化为高效发电站,为客户实现了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需求。”
BIPV幕墙在满足欧洲高标准抗风雪荷载的同时,提供丰富的型材选择与表面处理,完美融合建筑美学与绿色发电功能,赋能现代艺术幕墙与高端建筑。目前已在剑桥大学,乌拉圭体育馆等建筑实现应用,成为当地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标杆项目。
此外,晶晟能源还有PHC桩支架、屋顶支架等解决方案,得到了参会观众的一致好评。
全球化布局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积极迎接市场挑战
随着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市场“攻城拔寨”,部分国家和地区通过贸易政策壁垒,限制中国光伏产品进口,让中国光伏企业“出海”形成了较大挑战。
在周萍看来,光伏企业需要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才会有新的解决方案。立足“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晶晟能源将充分利用自身的创新优势,为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具体路径上,一是继续坚持技术创新。一方面,晶晟能源将以水面光伏、BIPV为重点创新方向,持续迭代升级,为更多原本无法利用的场地安装光伏发电系统;另一方面,晶晟能源计划增设创新生产线,将钙钛矿光伏技术与柔性支架、BIPV进行融合创新,拓宽更多光伏应用场景。
二是坚持全球化布局。目前,晶晟能源已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与分公司,实现本地化供应,后续还会循序渐进地推进海外产能布局,根据不同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申请新专利,并同步跟进全天候的售后服务,提高客户体验和满意度。
在技术创新与全球化服务的双引擎驱动下,生于厦门、长于厦门的晶晟能源,还将作为绿色能源先行者,帮助厦门企业了解绿能光伏能源,引领工业园区、海边滩涂 、山坡荒地等实现绿色升级,建立虚拟电厂独立运营给当地工商业集中区域智慧供应绿电,将厦门同行升级成绿色企业,为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