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Jinko Power.Powered by Webfoss.浙ICP备15009312号-1
2025-07-01
钙钛矿光伏组件技术迎来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转折点。
文 / NE-SALON新能荟
2025年6月24日,协鑫光电GW级钙钛矿产业基地在昆山投产,这也是全球首个GW级叠层组件生产基地。
在光伏产业陷入“高出货、低价格、弱盈利”周期性困境的背景下,钙钛矿技术的突破被视为破局的关键之一。作为第三代光伏技术的代表,钙钛矿凭借理论效率高、材料成本低、柔性可定制等优势,正从实验室数据加速走向产业化现实。此次GW级生产基地的投产,不仅验证了钙钛矿技术的量产可行性,更预示着光伏产业竞争格局的深刻变革。
01. 解决了钙钛矿产业化的核心瓶颈
协鑫光电GW级钙钛矿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50亿元,规划产能2GW,先期布局1GW钙钛矿商业组件生产线。该基地采用自主研发的AI高通量设备,由52组高精度传感器组成感知网络,配合机械臂与AI大脑,实现材料配方到工艺优化的全流程闭环控制。目前高通量设备制备的电池效率差异小于0.75%,相较于传统人工表现出更优异的一致性。这一技术突破解决了钙钛矿产业化核心瓶颈——大面积制备的均匀性与稳定性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6月11日,上海SNEC(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现场,协鑫光电自主研发的大尺寸叠层钙钛矿光伏组件,在全球顶尖检测认证机构德国TÜV莱茵的严格测试下,率先获得基于IEC 61730标准的光伏组件安全认证。IEC 61730对组件的结构设计、材料选用、生产工艺及电气安全性能设置了严苛要求,是光伏产品进入全球市场、保障终端应用安全的"通行证"。这个安全认证的获得,标志着钙钛矿技术跨越了“实验室可行”到“市场可用”的关键门槛。
02. 钙钛矿产业化仍面临诸多挑战
当前钙钛矿光伏组件产业格局呈现“双线并进”态势:以协鑫光电、极电光能为代表的企业聚焦叠层技术路线,而隆基绿能、天合光能等传统巨头则通过BC电池与钙钛矿结合探索差异化路径。
近年来,尽管技术突破显著,但钙钛矿光伏组件产业化仍面临稳定性验证和标准缺失等挑战。虽然实验室小尺寸钙钛矿电池的效率屡创新高,但大面积组件在户外环境下的长期衰减机制仍需数据积累,钙钛矿组件的寿命认证、回收标准等体系尚未建立,影响终端市场接受度。
03. 钙钛矿产业前景太诱人了
从能源转型视角看,钙钛矿技术的产业化主要具有以下战略价值:
光伏效率革命:钙钛矿三节层电池理论极限转换效率45%,远超晶体硅太阳能电池29.4%极限。纤纳光电科技CEO姚冀众博士表示,若钙钛矿太阳能组件能够保持30年稳定性的,即使转换效率和PERC组件相当,大规模应用后,也能将太阳能度电成本(LCOE)降低至0.2元。
应用场景多样:在应用层面,刚性钙钛矿组件可应用于BIPV、地面电站等场景,柔性钙钛矿组件可实现弯曲、折叠,方便携带和安装,可以集成到建筑的外墙、窗户上,或者运用到各种可穿戴电子设备上为其供电,打开晶硅组件很多难以触及的增量市场。
结语
全球首个GW级钙钛矿叠层组件基地的投产,既是技术攻坚的里程碑,更是产业竞赛的发令枪。一个清晰的信号已然显现:光伏产业正从“晶硅独大”迈向“多技术路线共生”的新纪元。来源:NE-SALON新能荟ZJ
原文标题:全球首个!GW级钙钛矿叠层组件工厂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