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rights reserved ©2021 Jinko Power.Powered by Webfoss.浙ICP备15009312号-1
2024-12-09
前两个月,原新疆能源集团与新疆新能源集团合并重组,成立了新的新疆能源集团。
该集团资产总额近480亿元,拥有煤炭、新能源、油气、节能环保、能源技术服务等板块。
不只是新疆。近年来,省级能源集团有加速成立的趋势。光是今年,起码有6家省级能源投资平台公司成立。
有人说,这些密集成立的能源集团,可能成为房地产之后,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其实,远不止如此。《湾流经济评论》认为,无论是省级能源集团的密集成立,光伏招标的“强制配套产业”,还是各地频出的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都在透露一个非同寻常的信号:
新能源行业,正在房地产化。
01 新的“土地财政”:光伏招标“强制配套产业”
房地产开发的实质是土地资源开发的价值变现。政府拿出稀缺的土地资源,换回可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成为“土财主”。套在新能源产业上,是一样一样的。
例如,光伏产业最稀缺的不是光照资源,而是大型集中式电站。这些稀缺的电站资源,好比是区位极佳的生地,被牢牢地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并成为招商引资、寻求利益最大化的重要筹码。
想要来这里发展光伏产业?热烈欢迎啊!前提是……
截至目前,多个地方私下甚至明文规定,新能源项目必须配备产业或有补偿。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中国电力网曾透露,江苏某县4200亩渔光互补项目有着近乎苛刻的招商条件——
需要有6000万美元的外资配套,并且要在当地注册成立外商投资企业;
投资企业要为当地引进总投资不低于10亿元且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相关要求的制造业项目;
在项目运营期内安排不低于1000万/年,用于支持当地乡村振兴发展,并将该条款作为第一竞争性条款,投资商可自愿抬高……
难怪有网友说:
这不是投资,这是抢钱吧……
无独有偶,云南、四川、陕西多地均不乏光伏招标强制配套产业的现象:
云南某县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招商公告要求,投资方须对当地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进行帮扶和带动;
四川某县2000亩荒地、100MW装机的光伏发电在招商时要求企业在投资光伏项目的同时,需要在当地投资建设1个乡村振兴项目或酒店项目;
陕西某县在光伏招商中提出,申报企业必须配套或引进一个工业实体企业,且投资金额不低于五千万元,在生产经营时间必须达五年以上。而且,参与投标的企业,还需要缴纳项目诚意金500万元人民币。
在专业人士看来,地方政府背后的目的,是企图直接或间接拿走光伏项目的超额收益。留给运营方的,也就只有一点点合理收益的汤水了。这放在土地财政日益式微的当下,格外扎眼,也和以往多数城市开出天量政策大礼包,吸引企业进驻完全不同。
这已经不是放水养鱼,而是竭泽而渔了。
正因为如此,国家踩下了急刹车。202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
不得以任何名义增加新能源企业的不合理投资成本。
02 新的“城投”:省级能源集团密集成立
光伏招标强制配套产业之外,各个地方还不约而同做了这么一件事:成立省级能源集团。
5月,贵州能源集团成立;
6月,广西能源集团正式成立;
8月,新疆能源集团、辽宁清洁能源集团成立……
光是今年,就起码成立了6家省级能源集团。如果算上之前就成立的,目前起码有18家。
图源见水印
这些省级能源集团的特征非常明显:第一就是政府操盘。股权穿透后,实际控制人是清一色的省国资委,背后就是省级政府。
图源见水印
第二个特征是加速发展清洁能源。诸如辽宁能源收购了辽宁清洁能源集团;广西能源集团扶植桂东电力,希望做大做强水电业务;贵州能源收购贵州燃气;浙能集团收购中来股份,希望加速推进光伏、电池业务……
第三是方便融资。通过收购、重组等方式成立省级能源平台,无论是在银行授信还是资本市场,都有较大的优势,能获得更多的资金。
第四是促进产业和产业链的发展,增加税收收入。省级能源平台不仅是融资一个功能,还会亲自下场,在光伏、天然气、水电等能源领域加速布局。同时,业务的开展也会促进产业链的发展,如混凝土、钢材等建筑材料,还有新能源项目生产运维、检修维护等。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的税收收入。
发现没,这些省级能源平台,颇有点城投公司的味道:
为政府投资筹集资金:以往,城投公司只是个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帮助政府拿到开发资金,并做好一级土地开发,即让“生地”变“熟地”。地方政府再把土地卖出去,获得天量的土地财政收入,并支撑着城市的建设和运行。因为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不断为融资平台注入资产),银行对城投的评级也很高,提供的贷款也很大方。
下场布局,带活整条产业链:前几年,民营房企退潮,城投公司纷纷下场,疯狂拿地,从土地一级开发跨越到二级开发。有些地方已经出现城投开发的楼盘了。这一来,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都能被带起来,钢筋、水泥、混凝土、装修甚至家电,一子落,满盘活。
你看,这和新能源行业,是不是一个思路?
03 新的补贴:地方保护主义的购车返现
如果说前面的内容离普通人很远,那么,购车补贴就是看得见的真金白银了。小红书上只要搜索“购车补贴”,马上就会出现一堆帖子。深圳、上海、广州、杭州、南京、苏州、合肥……只要能叫得上名字的大城市,都或多或少拿出钱来补贴给购车者。
其中,砸钱最猛的应该是深圳某区。今年初至今,已经进行了三轮汽车促销活动,共计补贴3.5亿元。例如,一辆26万多元的特斯拉Model Y后轮驱动版,就能拿到8千或者1.2万元的补贴。
因为诱惑太大,加之不限上牌地,各地还涌现出提车“特种兵”,跟深圳双向奔赴。小红书上就有人晒出深圳提车,再开十几个小时回长沙、杭州等地上牌的帖子。
虽然深圳补贴要拼手速,几天后就抢不到,但已经算是好拿的了。因为有些城市的购车补贴,实际是个“萝卜坑”。
今年上半年,某地就推出了一项购车补贴,但条件表述略微专业:如下表所示,基本条件必须要满足,先进性条件满足其中一项。视频号“电车情报局V”分析,原来满足条件的车,全是总部在这个城市的广汽、小鹏。
什么全球销冠比亚迪、特斯拉,对不起,恕不接待。
这跟入编考试里面的萝卜岗有什么区别?一个英语教师的岗位,居然要求“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岂不闹笑话?
、
图源:上游新闻
当地政府以补贴的形式,支持本地车企的大背景是:中国乘用车市场正在由增量市场逐渐转变为存量市场。如今不是鼓励车企拼命造车满足市场需求,而是变着法子创新并拽住消费者下单。
乍一看,是不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没错,购房补贴也是一样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特别是在一些人口流失的城市,房子的去化压力极大。易居的数据,去年全国100个城市中,39个城市去库存周期超过两年。最严重的是安徽芜湖,新房需要近7年才能卖完。
图源见水印
04 新的豪赌:房地产行业凉凉之后
正因为越来越多的库存,土地财政开始玩不转了。今年1-7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26382亿元,同比下降15.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2875亿元,同比下降19.1%。
于是,各地甩出为数不多的底牌,all in新能源产业。加之地方政府玩溜了土地财政,已经有路径依赖。因此,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之路上,到处都有房地产的影子。
地方政府先在产业招商时,手握稀缺的集中式电站资源,实现最大的价值变现,再通过省级能源集团融资、投资,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最后再通过补贴,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好比房地产行业,完成从土地资源到住房消费的闭环,一环接一环,无限循环。GDP、税收都有了。
只不过,新能源产业虽然涉及到产业链所有环节的税收,还有与能源集团相关的股权财政收入,但这部分总量还远远不能跟土地财政收入相提并论。
况且,所有行业都有周期,新能源产业也不例外。2020年出台的“双碳”政策,让光伏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光伏产业链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但到了2022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整个行业板块绿油油一片,就连行业巨头隆基绿能也无法躲过股价腰斩的命运。
今年初至8月份,光伏产业指数再次进入下跌通道
数据宝统计,今年初到6月初,光伏设备行业中有19只股票年内跌幅超20%。与去年底相比,光伏设备公司合计A股市值减少4920亿元。
前两年大红大紫的电力设备行业,2021年指数涨幅47.86%,2022年行业指数下就跌25.43%,今年又累计下跌8.67%,跌跌不休。
企业都亏掉了底裤,哪还有钱上税?
再者,新能源招标强制配套产业,不仅吸引不了产业,甚至和营商环境差划上了等号。
因此,虽然新能源产业越来越房地产化,但它能不能取代房地产,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还真难说……
参考资料:
Mr蒋静的资本圈:对比锂电,谁说光伏上游没有“稀缺资源”?
Mr蒋静的资本圈:光伏“房地产化”,地方政府跑步进场揩夺产业红利
华夏能源网:光伏招标“强制配套产业”为何屡禁不止?
兰小欢:置身事内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
南方能源观察:贵州能源集团揭牌,省级能源国企增员
华夏能源网:各省密集组建能源集团:新能源有望替代地产成地方财政重要来源
能源圈:又一省级能源集团,重组成立!
智汇光伏:20省能源投资集团一览!
证券时报网:10倍光伏大牛股腰斩,新能源赛道见底了吗?机构这样看,超跌+低市盈率+北上资金加仓股仅16只
第一财经:跌麻了,再信一次“光”?
原文标题 : 新能源,正在房地产化